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地理與環境-上海皇帝

※上海簡介

海拔高程 0 - 103.4 m
地理準確位置
北緯31度10分,東經121度28分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稱或暱稱 申
簡稱 滬
設立始年
1927年7月7日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面積 6340.5
km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面積表列第31位]])
人口 1815萬人2006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人口表列第25位]])
人口密度 2863人/平方千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人口密度表列第1位]])


※杜月苼生平介紹






被稱為「上海皇帝」的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他出生在江蘇川沙(現為上海浦東區)高橋南杜家宅。

四歲以前,杜月笙的母父相繼去世,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常常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後來竟被開除。隨後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並拜青幫陳世昌為父。而陳世昌原本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子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並由佣差升上鴉片提運,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杜月笙因善交際,勾結軍閥,使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並與黃金榮、張嘯林被稱為「上海三大亨」之一。並一度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也因此,杜月笙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以幫派組織搞活動的杜月笙,1932年,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恆社」之名乃取「如月之恆」的典故,「恆社」名義上雖然是是民間社團,主要的目的為「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但實際上暗的卻是幫會組織。杜月笙更借此廣收門徒,使自己的勢力擴大。

 盧溝橋事變時(1937),上海人民大力投入戰場,杜月笙也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更兼任主席團成員及籌募委員會主任。他積極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物資,送到抗敵後援會。並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使他的影響力更為深遠。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係,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筷庵。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黨支援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杜月笙遷居重慶,並在此建立恆社總社,向後方發展勢力。他也組織中華貿易信托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借此中飽私囊、壯大自己。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杜月笙在1945年9月初再度返回上海,除了藉此重整旗鼓外,更重新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這時,各租界陸續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已經可以公開活動,這時,杜月笙所帶領的幫會,在國民黨中,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隔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再像以往那樣支持,使得杜月笙「知難而退」,在當選後立即辭職。 

在國民黨抗戰勝利以後,財政問題異常嚴重,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他的兒子蔣經國到上海,實行財政改革,蔣經國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然而,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卻沒有完全依照蔣經國的規定照辦,被蔣經國逮捕,並被判了六個月徒刑。而原本自認為在上海相當有影響力的杜月笙,突然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5月1日,杜月笙攜家遷居香港,並在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而據老一輩汐止人所述,在汐止的這座杜月笙墳墓,並非杜月笙真正「葬身」之處,而是其「衣冠塚」,據民間所說,杜月笙在台灣曾經有「紅粉知己」,在杜月笙去世以後,為了悼念這位過去叱吒風雲的「上海皇帝」,紅粉知己乃將其衣冠葬於此,因此才有汐止這座舉世無雙的墳瑩。至於其真實性何如,則還有待歷史考證。





此牌樓有蔣中正為杜月笙所提的「義節聿昭」四字。(1993年/鄭維棕攝)。 而受到秀峰國小擴建影響,這座牌樓所在地已經被化為秀峰國小的操場,牌樓並已經被拆除。




被拆除的牌樓直接重新貼在墳墓壁上,使得原本墳瑩整體氣勢相對 減弱。





拆除後的階梯,留有「杜墓界 」界碑,從樓梯進入,即可看到。





杜母姚太夫人在杜月笙墳瑩下方,墓碑記載1984年所建。





參考資料:

http://www.sinew.idv.tw/cul1/cul32Dusen.htm - 汐止文化網~上海皇帝杜月笙墳墓 -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地理與環境-紐西蘭

紐西蘭

(英語:New Zealand,毛利語:Aotearoa,音譯:「奧特亞羅瓦」,即「長白雲之鄉」)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國。紐西蘭的兩個主要島嶼分別被庫克海峽所分隔,南部鄰近於南極洲,北部則與斐濟及東加隔海相望,並和澳大利亞相距大約1600海里。紐西蘭人自稱Kiwi。




首都:威靈頓 最大城市:奧克蘭


國歌:《天佑紐西蘭》《God Defend New Zealand》《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國花:銀蕨 國鳥:鷸鴕(即奇異鳥,爲當地特有鳥種之一)


國土面積:268,680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5名﹞


地理最高點:庫克峰:海拔3,764米


最大湖泊:陶波湖:616平方公里


海岸線總長:15,134公里


時區:UTC+12夏時制:UTC+13(9月-4月)


總人口:4,177,000(2007年3月估計,世界第122名)


人口密度:15/km2(世界第193名) 官方語言:英語、毛利語、紐西蘭手語 民族:毛利人、歐美後裔 主要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毛利人特有信仰(其宗教觀點近似於『萬物有靈論』)等


百分百純淨的紐西蘭,堪稱是南半球最閃亮的國度,提到紐西蘭,純淨、自然、無污染以及獨一無二的自然美景,就像是有意識地躍入人們的腦海中,且深深烙印其中。 紐西蘭地形呈現狹長形,且分為北島、南島兩部份,國土大小與英國或日本相近,約為台灣的7倍大,人口約有380萬人,可說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在此寬闊的空間中,紐西蘭是人們任意翱翔、追尋寧靜的最佳國度之一。動、靜兼具的紐西蘭,同時也是「好動者」尋找刺激與冒險的天堂,高空彈跳、噴射快艇、獨木舟、冰河健行…等,各式各樣水上、陸地活動,任君挑選。


擁有「活的自然地理教室」美譽的紐西蘭,可說是集各種地形之大成,從高山到平原、冰河至火山、峽灣與海岸線、茂密雨林等,各項差異甚大的地理環境,但卻巧妙地融合在紐西蘭這塊土地 上,展現令人震撼的獨特景緻,也成為紐西蘭觀光旅遊的「最佳賣點」,每年吸引前仆後繼的全球旅客造訪。 紐西蘭的文化、人文,亦是吸引旅客造訪的魅力之一。紐西蘭獨特且活潑的文化內涵令人深受吸引無法自拔,其中當以毛利原住民的文化最為人們所熟悉且獨步世界,毛利文化之外,紐西蘭的現代藝術,如玻璃、琉璃、繪畫藝術等亦是不遑多讓,展現豐富多元的藝術「看頭」。另外,紐西蘭當地人民熱情、親切、好客、愛好和平等的特質,亦讓造訪的旅客備感親切,享受紐西蘭獨有的人情味以及驚奇體驗!


天空之城
位於紐西蘭第一大城- 奧克蘭 328公尺高聳入天的 天空塔 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並且天空塔也是全世界第12高的建築物,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及 悉尼的AMP塔 還高.試著想像天空塔的高度,有如37輛巴士接連在一起的長度.天空塔的重量也是相當驚人的,2千1百萬公斤,相當於6千頭大象的重量. 天空塔的建材上以一萬五千立方公尺的混凝土及兩千噸的強力鋼筋, 天空塔 是費時兩年九個月的時間建造完成
天空塔 共有三部透明玻璃電梯,每15分鐘可乘載255人到達天空塔頂層的觀望台,以時速18公里的速度上升,帶您由底層到觀望台,僅需40秒鐘的時間.您也可以考驗自己的體力與毅力,挑戰天空塔1,267階的樓梯.由天空塔底層開始以時速四公里,需時29分鐘爬上Sky Deck; 奧克蘭的天空塔曾經舉行爬樓梯競賽,競爭者中有人創下僅以5分17秒的時間爬上超過1000個階梯的驚人紀錄 .




凱利塔爾頓海底世界
這間水族館的成立者Kelly Tarlton,200年前以搜索沈船寶藏而發跡,館內展出主題分南極大陸及海底世界兩部份。前者可以體會南極大陸的真實感受,親眼觀賞企鵝和人造雪花。而海底世界則有一條海底隧道,可以近觀海底世界的景致,以及各式各樣當地的海底動物,如鯊魚、魟魚及其他五彩繽紛的魚類。

搭渡輪到懷赫科島
紐西蘭Waiheke Island是個美麗的沙灘島嶼,從奧克蘭搭乘渡輪至此僅需35分鐘,在這92平方公里的島上,有尚未開墾的灌木叢林、美麗的葡萄園、橄欖樹林,以及靠海的小村莊,遊客可租一艘獨木舟遨遊海上,或騎馬、騎腳踏車到處探險,想輕鬆上陣的人則可參加探險者巴士之旅,飽覽海岸、叢林、葡萄酒莊等地風光,是一趟既悠閒又可享受美食、美酒的輕鬆之旅。

懷唐伊和平館
紐西蘭懷堂伊和平館佔地506公頃的懷堂伊國家保護區,可以參觀被樹林圍繞的懷堂伊條約屋(Treaty House),在1840年,毛利人與英國人,在此。在保護區內,還有一幢紅色屋頂、樑柱,白色牆面的毛利大會堂,許多精緻雕塑呈現毛利文化。也可以選擇參加園區所舉辦的活動,或來個秋天漫步遊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懷托摩螢光蟲洞
在地底石灰岩洞裡探險,讚嘆這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置身在成千上萬的 螢火蟲 宛如美麗的星光。這裡的導遊會安靜的帶領您觀賞每一個匪夷所思的奇景,當您置身于暗黑的環境,只有從石灰岩滴下來的水滴聲能夠提醒您身在地底洞穴中。
Waitomo Glowworm Caves 螢火蟲 洞已經在100年前就開始為全世界前往紐西蘭的旅 客們提供一個難以忘懷的 螢火蟲 之旅。當您踏進這一個地底樂園內就可發現這裡的通道非常錯綜複雜,大自然在這個地下洞穴中展現了無可批敵的力量。你可以觀賞這些大自然最美麗的天然裝飾品,神秘的鐘乳石和石筍。接下來領隊將會帶領您乘上小艇,穿過這個由 螢火蟲 製造出閃閃發亮的星空。

愛哥頓農場
如果害怕高空彈跳的重力加速度感,可是還想嘗試在天空中飛躍的刺激感,那飛天梭這個遊戲可以滿足想體驗速度感的人,這個遊戲是把人裝在有點像袋子設計的裝備裡,然後用起降機把人吊高40公尺,然後再盪出去,彷彿在高空中盪鞦韆,膽小的人可以兩、三人一起玩,膽子大的人可以一個人在空中盪來盪去。

TSS厄恩斯勞號老式蒸汽船
乘坐紐西蘭TSS厄恩斯勞號老式蒸汽船在湖中漫遊,可重溫上世紀初豪華生活之舊夢。被昵稱為”湖面貴婦”的TSS厄恩斯勞號蒸汽船在皇后城的居民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她的故事是皇后城歷史的一部分。這艘原來在瓦卡提布湖上為當地農場主載運貨物及運載旅客的船隻,自1912年起,便孜孜不倦地為大眾服務。
上船後,這湖面貴婦帶您前往美麗的紐西蘭瓦卡提布湖觀光,您可觀看輪船司機為蒸汽火爐加燃料,並傾聽蒸汽引擎隆隆的響聲。搭乘該遊艇,您可到達我們定期舉行的日間及通宵瓦爾特峰高原牧場遊覽活動目的地。您可在甲板上悠閒地享用精緻小吃,或在船上酒吧小酌。每次湖面觀光,遊客都有充裕的時間到船甲板?橋樓上一探究竟,造訪引擎機房,參觀船上前甲板處的歷史美術展品,與鋼琴手同聲歌唱。您亦可只坐在座位上欣賞瓦卡提布湖美麗絕倫的風景。遊覽老少皆宜。





瓦爾特峰高原牧場
瓦爾特峰高原農場位於美麗的瓦卡提普湖的西岸,?遊客提供休閒的地方,讓你感受新西蘭的鄉村生活。抵達瓦爾特峰後,參加 牧場遊覽 活動。其他活動包括燒烤午餐,在導遊的帶領下騎馬暢遊動人心魄的鄉村,或者在具有歷史意義的上校農莊餐館享用晚餐。所有瓦爾特峰遊覽活動包括乘坐TSS厄恩斯勞號老式蒸汽船遊覽。 您可步行參觀牧場,親身體驗紐西蘭的鄉村生活。我們也會解釋傳統的農牧方式,以及各種動物的重要性。您可以幫著給綿羊餵食,近距離觀看鹿和蘇格蘭高地牛。觀看忙忙碌碌的牧羊犬,參觀剪羊毛的過程,也許你可以親手嘗試一下紡羊毛線的滋味。然後在湖濱花園裏散步,步入迷人的上校農莊餐館(Colonel's Homestead)喝傳統的英式早茶或下午茶。

吉本斯酒莊
在遍地葡萄樹圍繞的鄉間酒莊中,夏季坐在露天庭院中,冬季則可窩在暖呼呼的餐廳中,享用主人準備的美味午餐,品味甘醇的葡萄美酒,所有食材來自紐西蘭當季最新鮮的產品,例如用葡萄樹枝煙燻的鹿肉、鮭魚等各式海鮮、美味的糕點等。吃過午餐還可參觀酒窖,品嚐酒莊自製的各種葡萄酒,喜歡的話就買幾瓶當伴手禮吧。





噴射快艇(SHOTOVER RIVER)
極速噴射快艇(Jet Boat)是當地其中一項最受人歡迎的刺激玩意,據說是由紐西蘭人Bill Hamilton在50年代發明的。Bill極之喜愛高速的水上活動,有感於傳統的螺旋槳葉的船隻難以在淺水急流中行駛,因而研究出用高壓抽水再噴出的力量,將船隻急速推進和轉向。 雖說噴射快艇的發明是為了滿足個人嗜好,但由於實在為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與刺激,噴射快艇亦逐漸變成大眾最愛的活動,許多快艇公司亦應運而生。快艇的特殊設計使船隻能在10毫米的淺水激流中,靈活而快速的開動。皇后鎮的Shotover River是最理想的玩樂地點,這裡有波平如鏡的湖、水淺石多的淺灘、懸崖削壁的狹谷、急湍的激流、以及險要的冰川等,可容許快艇發揮最高的性能。

蒂阿瑙 螢光蟲洞
探索地下流水淙淙的神秘世界,借著頭頂上數千隻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屏住氣息在漆黑的溶洞裏划著小船觀賞螢火蟲。 乘坐觀光遊輪穿過蒂安娜湖到達湖的西岸,踏上蒂安娜螢火蟲洞探險之旅。抵達那裏後,先在洞穴之家(Cavern House)參觀詳實的展覽,然後在導遊的帶領下分成小組進入洞內參觀。 當您沿著小路或乘小船遊覽時,你會感受到一種震撼力。觀察流水如何鑿穿岩石,在漆黑的洞裏靠近螢火蟲棲息的地方。數千隻小小的螢火蟲發出的微光是一道不可思議的風景。





維多摩螢光蟲洞
在地底石灰岩洞裡探險,讚嘆這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置身在成千上萬的 螢火蟲 宛如美麗的星光。這裡的導遊會安靜的帶領您觀賞每一個匪夷所思的奇景,當您置身于暗黑的環境,只有從石灰岩滴下來的水滴聲能夠提醒您身在地底洞穴中。
Waitomo Glowworm Caves 螢火蟲洞已經在100年前就開始為全世界前往紐西蘭的旅客們提供一個難以忘懷的 螢火蟲 之旅。當您踏進這一個地底樂園內就可發現這裡的通道非常錯綜複雜,大自然在這個地下洞穴中展現了無可批敵的力量。你可以觀賞這些大自然最美麗的天然裝飾品,神秘的鐘乳石和石筍。接下來領隊將會帶領您乘上小艇,穿過這個由螢火蟲製造出閃閃發亮的星空。




拉納克城堡
這是紐西蘭境內唯一一座古堡,興建於1871年,花了14年才完工,建築材料都從歐洲進口。城堡主人威廉.拉納克,是一位銀行家,曾經擔任英國的部長。城堡雖不像歐洲古堡那般雄偉,但是在附近森林及花園的襯托之下,卻也顯得十分豪華氣派,除了豪華的建築材料,內部更以華麗的傢俱、美術品裝飾,相當值得一看。


資料來源: http://www.mytour.com.tw/newzealand/ 富泰旅行社有限公司-紐西蘭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地理與環境-烏干達國鳥~皇冠鶴

地圖:
http://maps.google.com.tw/maps?f=q&hl=zh-TW&geocode=&q=%E7%83%8F%E5%B9%B2%E9%81%94&sll=23.63446,120.970459&sspn=4.316814,10.217285&ie=UTF8&t=k&z=6&om=1


國名:烏干達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Uganda)
獨立日:10月9日(1962年)
國慶日:10月9日(1962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該國的水域,烏干達素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中間是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示該國處於赤道地帶;下部的非洲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該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盾徽下方的綠色高地表示烏干達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東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圖案,代表該國的經濟作物;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盾徽背後為兩支長矛,兩側是羚羊和皇冠鶴,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自然地理:領土面積為24.1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東鄰肯亞,南與坦尚尼亞和盧安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蘇丹毗連。境內多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多湖,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裏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人口:2721萬(2005年統計)。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約有40個民族,按語言劃分,全國有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和蘇丹人四大族群,每個族群由若干民族組成,其中班圖族群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烏干達的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斯瓦希裏語、盧幹達語等地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


首都:坎帕拉 (Kampala),人口約130萬。年平均氣溫23℃左右,4、5、9、10月份為雨季,其餘為旱季。


一踏進這個國家就可以感受這個國家「鳥」在什麼地方──從建築物、從垃圾堆、從電線桿、從天空、從高聳的樹叢,素有「非洲珍珠」美譽的烏干達會和「鳥國家」劃上等號的原因,是因為烏干達擁有的稀有鳥種種類排名世界第一,是非洲最佳的賞鳥國度。 不用說稀有鳥類了,光是在首都Kampala看到像台灣麻雀一樣隨處可見,外形像鶴又像鸛,站在你身旁沒有矮你多少,身長動輒150公分,若是翅膀張開聲勢更是嚇人的長腳巨鳥皇冠鶴,就知道鳥國家這個稱號一點都不浪得虛名。



想像一下,擁有一雙比長腿名模還名符其實的細長「鳥仔腳」,一副像鸛鳥一樣的粗長尖嘴,還有不太美觀的禿鷹般面容,這樣一隻龐然大物和人類和平共處,在公園草皮和你一起漫步,在人類生產製造的垃圾堆中覓食,在路樹、電線桿、路燈頂上、違章加蓋築巢繁衍後代兼停機坪起飛降落,窩巢底下還有專人定時打掃排泄物,一隻隻體積龐大的巨鳥不時地在距離你頭頂不到3公尺的低空盤旋飛過,升空降落時還可聽到牠咻咻咻翅膀揮動的臨場感聲響,這種和長腳巨鳥共同生活的感覺,是日常生活中最多只能近距離欣賞在公園被豢養的鴿子,或是躺在超市冷凍櫃的雞鴨裸裎死體,若要真實的觀察鳥類生活還怕驚擾鳥群,得戴上迷彩帽,躲在遠遠的草叢或河堤,用高倍數望遠鏡遠遠遙望的台灣人難以體驗的奇異感覺。 皇冠鶴,為烏干達創造了特殊的城市風光,因此總是吸引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拿著相機對著巨鳥猛拍照,也使得Coroly受到國家級的保育待遇,鳥口和人口一樣成正比成長,人口越多的城市就有越多的皇冠鶴棲息居住。在驚訝欣賞這人鳥共處一市的奇特景觀,千萬別看得太入神在樹下佇足過久,因為體積龐大的皇冠鶴,排泄物的份量也是相當可觀的,除非你想得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嚐嚐被免費的鳥糞面膜敷臉的特別招待。


皇冠鶴主要分佈在烏干達、肯亞、蘇丹南部、扎伊爾東部和衣索比亞西南部。棲息地域不同,形體和外貌也略有差異。北京動物園的那種,來自南蘇丹,個頭小,羽色深。而生活在烏干達、肯亞和東扎伊爾的那種,身高體大,羽色稍淺,頭冠特別明艷,為同類中的佼佼者。
  皇冠鶴喜歡在池塘、沼澤地、河湖岸畔棲息,以昆蟲、青蛙和草籽為食。每年五至七月產卵,卵為雙數,二或四枚,偶爾也有六枚的。孵化在僻靜的水草叢中進行,雌雄兩性輪流擔任。一個月後,幼鶴破殼而出。它們在父母的愛撫和保護下成長,十歲左右成熟,並開始求偶。一旦結為鸞儔,雙雙竟日形影不離,終生相依為命。杜牧在《別鶴》一詩中寫道:"分飛共所從,六翮勢摧風。聲斷碧雲外,影孤明月中。青田歸路遠,丹桂舊巢空。矯翼知何處,天涯不可窮。"這看來也真實地反映了兩情相別時的懷戀于惆悵。其實,皇冠鶴還不只如此。烏干達朋友告訴我們,兩鶴結為終生之後,一方遇難,另一方總是舍生相救。一方死去,另一方總是長時間哀鳴不已,且絕不另尋新歡。皇冠鶴對愛情的專一和忠貞,可謂世所罕見。



皇冠鶴美麗端莊的體態,喜歌善舞的天性,忠於愛情的品格,長壽知往的閱歷,深受非洲人民喜愛和崇敬。不少國家的機構、學校、企業、旅店、球隊以它命名或以它為標識。在烏干達,它更被奉為國鳥,佔據國徽的一角,鵠立於國旗的中央,成為國家和民族尊嚴的象徵。千百年來,東非人編織了大量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讚美皇冠鶴。一則故事說,一隻皇冠鶴慘遭捕殺,無數同類飛來泣別、送葬,感天動地。捕殺者見狀,悔愧終生。另一則故事說,有人偷吃了一隻鶴蛋,天神發現後告訴鶴群。於是,千萬隻皇冠鶴一齊飛來,將偷食者團團圍困,啄瞎其雙目,使他永遠見不到光明。
這些故事,讚頌了皇冠鶴彼此相親相助的美德,並以皇冠鶴通天達神的想像,表達了人們對它的尊崇。東非的一位動物學家還指出,這裡的天靈報應故事,也是人們用來警告某些不法之徒,以達到制止捕殺、保護這類禽鳥的一種辦法。而今,在大象、犀牛等野生動物濫遭捕殺的非洲,皇冠鶴這樣一種珍貴的禽鳥卻過著平靜無憂的生活。我們經常看到,它們歌舞于田野,逗引得行人駐足而聽,舉目而視,但誰也不會驚擾。它們徜徉于城鎮的路旁街心,與人擦身而過,悠然自樂。人與動物這樣友善相處,確實令人感到欣慰。
資料來源: 缺失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地理與環境-紐約


地圖:
http://maps.google.com.tw/maps?f=q&hl=zh-TW&geocode=&q=%E7%83%8F%E5%B9%B2%E9%81%94&sll=23.63446,120.970459&sspn=4.316814,10.217285&ie=UTF8&ll=0.922812,32.805176&spn=9.414412,20.43457&t=h&z=6&om=1

紐約


是美國最大的城市,聯合國所在地,也是世界經濟、交通和商業的中心。紐約以他的高密度的人口、數以百計的辦公大樓和公寓大樓、繁忙的商業區、覆蓋廣泛的公共交通網,與其他的城市別具一格。您在千面女郎般的曼哈頓裡,可以親自感受這兒有著名的摩天大樓、百老匯劇院、看不完的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築等,這裡是紐約人心目中真正的紐約,也是上百部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這裡保留了許多十九世紀的鐵鑄建築,屋頂細部輕巧華麗、典雅動人,哥德式尖塔、義大利棕石風,希臘復古式排屋,都同時受到鐵鑄技巧的影響,也是北美最多美麗建築地方之一。在紐約的時代廣場裡,你可以在將近四十間百老匯劇院中欣賞世界上最刺激、最動人、最壯觀的娛樂節目。在這裡還可以參觀世界級的博物館,參觀由古自今,科技、歷史、科學、天文、戲劇甚至是您想像不到的各式各樣的博物館!
雖然紐約市是世界最大都會之一,卻擁有全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布朗士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公園,尚有佔地250畝的紐約植物公園。散佈在曼哈頓區的近鄰公園多達數百座,你隨時可以入內歇腳,靜觀大千世界在身旁經過。如果你較為活躍,可以在中央公園租隻小艇,放棹湖中,或者坐上馬背,在馬蹄聲中漫遊840畝的公園。


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


原名為光耀世界自由(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舉著火炬,左手握著有1776年7月4日這一日期的獨立宣言書,這座自由的象徵外觀是由三百片來自挪威高純度的銅片接合而成,包裹住內部生硬的鋼骨結構,身高九十三公尺,約二十四層樓高、體重二百二十五公噸的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 位於自由島(Liverty Island)上,從1886年開始就一直駐守在紐約市的海口,迎接並守護著來自世界各地、懷著美好夢想踏上新大陸的移民,是美國自由民主立國精神的最佳象徵、也是紐約市給所有世人的第一個印象。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在1876年美國獨立一百週年時送的禮物,女神像的創作者是設計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的法國設計師Frederic Augusta Bartholdi。內部錯綜複雜的鋼骨則是Alexandre-Gustave Eiffel,也就是巴黎艾菲爾鐵塔設計者的傑作。頭冠上的七道光芒,象徵著七大洋和七大洲,單是女神像即歷時十年才完工,1885年時法國把雕像拆裝成箱,經大西洋運運送紐約。另外,自由女神自底層算起,最高到女神的皇冠部分有354階(約為22層樓高)並有瞭望台,可以瞭望紐約,到最頂端遠眺對岸的曼哈頓是一項耐心排隊和一股作氣爬到高點的挑戰。而且就算到達頂端但由於空間狹小大約只能容納三十人左右而且平均每個人在瞭望台逗留時間不會超過二分鐘,所以要拍照就需要動作快一點。另外如果不想與大家一起擠在小小的樓梯上,辛苦的往上爬也可以搭乘電梯到女神底座部分的頂端(約十層樓高)。在自由女神像底座有一個自由女神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自由女神像的製作過程與縮小的模型,還有附近的風景錄影帶,在自由女神的底座觀看風景也是很好的選擇。

中央公園(Central Park)


中央公園座落在摩天大樓聳立的曼哈頓正中央地帶,從南邊的五十九街一直延伸到北邊的一百一十街,長度超過八公里,面積廣達八百四十三英畝,幾乎橫跨整個曼哈頓,是紐約最大的公園,也是紐約最知名的公園,更是全世界最大的位於都會中的人造公園。原本中央公園是一大片的採石廠,周圍被非法釀酒廠、養豬場等所盤據,一五八○年代,紐約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都會區,不斷湧進的居民人數超過七十萬人,當時的詩人兼報社編輯布萊恩建議市政府開闢一座市立公園,他的意見獲得廣大的支持,於是展開了中央公園建置的計劃。這座由「美國景觀之父建築師」歐姆斯泰德所設計的公園花了十六年時間、超過一千四百萬美元,用了二萬一千噸炸藥並種植超過一萬七千顆樹木後,才將這片蠻荒之地轉變成世界上第一個主要的大眾公園,其中設計了許多的公共設施,除了公園綠樹外,這裡包括二座小動物園,可以泛舟水面的湖、溜冰場、遊泳池、網球場、運動場、花園、美術館、劇院、極大的廣場與草坪、以及數哩長的慢跑小徑等等,每天有無數的市民與遊客在中央公園作各式的活動,像溜直排輪、跑步或者是純粹的呼吸新鮮空氣等,中央公園是紐約人休閒及娛樂的最佳場所,這裡也是許多紐約客遠離壓力與都市塵囂的最佳選擇。 在摩天大樓環繞的公園裡,擁有為數眾多的小山丘、草地、樹林以及湖泊的中央公園,在這裡保留了所有自然原始的面貌,所以號稱是紐約的肺,進入公園隨時可以見到可愛的松鼠在草地覓食嬉戲、有錢人家的保母帶著小孩到這裡曬太陽,享受寧靜的時刻,這座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大綠地洗淨了都市的繁華,讓忙碌不堪的都市人能夠思考沉澱,讓生活回歸到最初的原本面貌,使累倦縮的人們可以在這裡脫下他們的面具,暫時解除武裝。
中央公園也是第一次到紐約的遊客絕對要到的景點,幾乎每一部關於紐約的影片,都免不了以她做為場景,他的有名不僅因為它是眾多電影中的場景,或只是紐約地標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公園中的草原、廣場經常有水準之上的免費表演節目,到這裡就可免費看藝文表演,從每年夏季的Summer Stage、莎劇(Shakespeare in the Park)、歌劇,到爵士、搖滾到不定期的演唱會,還有不少的婚禮、宴會在此舉行。



上東區 Upper East

在「上東區」對於紐約客而言,是象徵一種特別的階級,是代表著上級名流也是紐約市長官邸與各國的外交官居住的地區,這裡到處可見加長型的豪華禮車、身穿高級西裝禮服的仕紳淑女、大門內鎖著庭院深深的華宅。

上西區 Upper West


在紐約人文氣息濃厚的上西區,這裡是典型的紐約在地雅痞集中地,從1970年開始,演員、作家和同性戀們開始遷移到這個區域,時至今日,這裡已經是紐約最令人覬覦的住宅區了,東邊是中央公園的林蔭大道,西邊則為河濱公園(Riverside Park),裝潢簡潔優美的餐廳、咖啡館散佈四周,而宏偉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與表演藝術聚集的林肯中心更為上西區增添重量級的地位。
要瞭解上西區可以看看梅格萊恩與湯姆漢克主演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這部電影處處充滿著紐約upper-west side 特有的優雅風情,故事的主要場景是從七十二街至九十一街開始,在這個愛情喜劇中你可以看到上西區紐約人的生活風格,並且感受到這裡給人一種悠閒的感覺。另外從五十九街的哥倫布廣場到一百一十六街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是紐約著名的由文教及住宅集中區,哥倫布廣場即紐約觀光局及文化局的所在地,此處並有許多馬車供乘坐,可以遊覽中央公園南部,費用約三十元左右可繞南區一圈。


聖約翰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 John the Divine)




聖約翰大教堂是於一八九二年破土動工的,經過一百多年迂回曲折的經歷現在仍在建設中,預計完工後聖約翰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哥大南邊,一百一十二街的阿姆斯特丹大道上,教堂內部可容納一萬人,規模宏偉壯觀。另外哥大西北側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也是推薦的景點之一,在這裡可以俯瞰哈德遜河的景緻,米白色的鐘樓假日時,並有演奏,不定時有彌撒及音樂會可供欣賞,是澄澈心靈的好去處。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位於中央公園西側與七十七街交口附近,以自然史範圍來說,是世界最大規模。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參觀完的,展示以美國大陸的自然生態為主,非洲部份收藏也很豐富,最特別的是北美森林館,將北美十二座森林的部分做立體的呈現,製作得唯妙唯肖,四樓的恐龍館,將化石及骨骼組合起來重現原形,堪稱世界第一。另有一天文台(Hayden Planetarium)在其隔壁,放映星象影片,夏季並 有雷射特別表演。


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


佔地十五英畝,耗資近二億美金的林肯文化中心,位於紐約上西區在六十二至六十六街與百老匯交口附近,全由一般公司民眾募捐的基金建設而成,中心包含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
林肯中心作為紐約古典音樂界的中心,是所有藝術家憧憬的舞台,同時也是匯集了劇院歌劇院、音樂廳、室外音樂廳的紐約文化中心。它從前是貧民窟。1950年,以John D Rockedeller Jr為中心,計畫將它建成音樂界的中心地。此後相繼在1962年建成了愛樂廳(現為Avery Fisher大廳),1964年建成了紐約州立劇院,1966年建成了 大都會歌劇院。
每年每天都提供市民精彩的表演藝術節目,觀眾得以同時欣賞世界頂尖的音樂家、獨奏家、舞者、歌劇團、交響樂團、劇團、室內樂團以及影片和展覽。節目範圍廣泛,涵括大型至小型,知名至創新,正式及非正式,成人至兒童與老少咸宜的表演,為紐約市民提供最可能和最完整的文化欣賞經驗。
自1989年起,每年夏天,林肯中心所主辦的「林肯中心藝術節」,在歷時三個禮拜的時間裡,林肯中心大廈廣場瀰漫著狂舞的熱潮。每年這時候將近一萬八千多名的市民、旅客都會湧入林肯中心大廈廣場開始跳起華爾滋、搖擺舞和探戈,並且帶動各種傳統或當代的流行舞步,同時每晚還有免費的舞蹈教學,開放給所有市民參與,尤其吸引美國及世界各地表演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中城區 Midtown


一向以來,紐約以其千羅萬象、各種藝術形式兼具的包容力著稱。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著從古至今的藝術經典,雀兒喜的畫廊展示著最新的藝術潮流,而更前衛的藝術形式正在蘇活區醞釀著。紐約豐富而多樣的藝術創造力是無法令人想像得到的,光是蘇活區的藝廊便已超過巴黎。
光是位在中央公園旁的第五大道上,這一段路便是紐約所有博物館中,最多最集中的區域,在短短的從七十街到九十六街二十多條街的距離中,就有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漢博物館、古伯惠特設計博物館、惠特尼美國博物館等十幾間重量級的博物館。
除了上列的大型博物館之外,該區還有許多其他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從古伯-惠特設計博物館沿著第五大道向北走,還有收藏完整猶太文物、宗教儀典、考古發現的猶太博物館(Jewish Museum,第五大道1109號),蒐集全球攝影精品,如Adams、Bresson等12500幅攝影經典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第五大道1130號)…等。總之,這一區的密集的博物館分佈及經典藝術收藏,不論就品質或數量而言,皆居於全球之冠。熱愛設計以及藝術的您到了紐約,如果沒有充分的時間到處看看,那就直奔這一區吧!但時間的拿捏是非常重要的;光是想在大都會博物館走馬看花一圈,便可能花掉大概二天的時間,因為它的收藏實在是太驚人了,您必須身歷其境才能感受藝術所帶來的震撼!


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MET)

位於紐約中央公園的大都會博物館與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國的聖比德堡的HERMITAGE、巴黎的羅浮宮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是全球四大博物館之首,占地十三萬平方公尺。館藏品共分二十一大項,擁有超過三百三十萬件的收藏品,是西方世界最完備的藝術收藏,從史前時代到當代、從西歐、埃及到東亞的藝術品盡在其中,尤其埃及館更把部分埃及神殿建築重現,這是埃及政府感謝賈桂林歐那西斯在興建亞斯旺水壩時,為當時遷移神殿募款所贈。因此想在短時間內看完是幾乎不可能的,最好先選擇感興趣的領域觀賞。大都會博物館是紐約行不可不探訪的最重要景點。



紐約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 簡稱MoMA)


紐約的現代美術館主要收藏從十九世紀以來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尤以早期現代派藝術大師的作品為最多。可以說是後期印象派美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全世界收藏現代藝術作品最為完整的博物館。該美術館簡稱MOMA(THE MUSEUM OF MODER N ART)是在1929年秋天由JOHN D LOKEFELLY.JUNL夫人等三名女性創辦而成的。目的是為了介紹印象派之後的歐洲美術,剛開始,主要展出的都是塞尚、GOGH、GAUGUIN等的作品。
除此之外MoMA亦以豐富的工業設計產品的收藏聞名全球,MoMA經常舉辦具有與工業設計及建築相關的主題特展,對設計的推廣功不可沒。
現代美術館從最早的只有九件作品展出起家到現在,現代美術館已經發展成了從繪畫、雕刻、素描、版畫、電影、室內裝飾用品、照片、建築模型,設計藍圖、圖形設計等的涉及到廣泛領域的大型美術館。該館收藏品達十萬件以上,除此之外有一萬多件的影片,八萬冊左右的書,以及定期刊物等,包含從梵谷和畢卡索的畫作到現代工業的設計收藏,如此廣泛的類別與具有如此巨大的收藏能力,一向是現代博物館引以為自豪的。

無畏號航空母艦博物館(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

主要是由一艘經過二次大戰洗禮的航空母艦改裝成的博物館,透過潛水艇與其他艦艇以及飛機完整的介紹軍事航空與船艦博物館,無畏號服役過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1976年退役後,停泊在哈得遜河畔(Hudson River)成為最寫實的博物館。船艦上陳設曾參與戰役的飛機、飛彈武器,同時艦上還播放戰爭紀錄片;親身走在航空母艦甲板上,在這裡不但可以讓你親身經歷海軍艦隊及潛水艇水手的生活空間,還告訴你飛機及潛水艇的發明演進歷史。
除了海軍的裝備外,碼頭旁還有參加波灣戰爭虜獲的戰車,以及其他的陸軍裝備。博物館裡頭有飛行模擬器以及軍事電腦程式讓你當一次三軍統帥、校閱陸海空及特殊專案的軍備及戰力。在博物館的禮品區後面還可以自己做紀念幣,只需投幣五十美分就可以幾做出航空母艦的紀念幣,總計有五個圖案可供選擇!這裡也是每年的艦隊週的展覽場地!



資料來源: 缺失